2021-1-6 17:57
moyaodf
12月底北京冬奧這兩賽區競賽場館將具備辦賽條件
全力籌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是北京要著力抓好的“三件大事”之一。三年來,北京按照“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錯,一天也誤不起”的要求,克服重重困難,有序推進各項冬奧建設項目。到本月底,北京賽區和延慶賽區所有競賽場館將具備辦賽條件。“無名者剪影”採訪了一批冬奧建設者代表,他們有的常年奮戰在海拔2198米的小海陀山上,頂風冒雪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建設奇蹟;有的是“雙奧建設者”,為改造現有場館貢獻智慧;還有的踐行綠色辦奧理念,破解生態保護、環保製冰等一個個難題。正是千千萬萬的他們,創造出令人驚嘆的“冬奧速度”。
黃暉
北京賽區4個新建場館7個改造場館,從夏奧到冬奧
關於冬奧會,黃暉經歷了無數的“第一次”。北京冬奧會將是奧運歷史上第一次全部使用綠色清潔電力的奧運會;第一次大規模使用當今世界最環保二氧化碳製冰技術的主辦城市;北京賽區競賽場館除國家速滑館、首鋼滑雪大跳台外,全部利用2008年奧運會的場館;所有競賽場館將全部擁有夏季、冬季項目場地自由轉換的“兩棲”能力……但面對“第一次”,黃暉已淡定許多。
黃暉是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城區場館處處長,一位典型的“雙奧建設者”,十幾年前他作為負責人參與了北京夏奧會奧林匹克中心區建設的全過程。2017年,他再次擔負起北京賽區4個新建場館,7個改造場館建設的組織協調重任。
參與北京2008年奧運會建設時,綠色施工、鋼結構、膜結構、無障礙設施這些國際上最先進的理念,黃暉和同事們都是第一次聽說,只能摸索著幹。
“那時候,有人不理解膜結構,看著設計理念還笑:'水立方'不就是一個塑料大棚嘛,這麼大的塑料棚被鳥啄破漏氣了該咋辦?”黃暉回憶,國家體育場“鳥巢”4.3萬噸的鋼結構如何拼裝,其實也讓團隊絞盡腦汁,最後動用了全國僅有的幾台進口設備才完成。而如今,通過建築數字信息BIM系統,國家速滑館“冰絲帶”上至8500噸的鋼結構,下到每一塊形狀各異的幕牆玻璃都可以數字化,在工廠進行精密生產,在現場精準拼裝,世界跨度最大的單層索網結構屋面僅用了8個月就完成了主體建設。
對於這些,黃暉很自豪,“精彩的奧運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次體育盛會,更會讓我們在理念上昇華、在技術上騰飛。”
可利用、可經營、可持續,是當今國際奧林匹克運動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北京冬奧會創新性地形成了一種場館建設ktzhk模式。過去的場館建設是政府投資,設計、建設、運營各管一段。而如今,在政府的協調下,國家速滑館採用了公開招標,投資、建設、運營、體育賽事企業組成聯合體參與競標的模式,嘗試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投資共擔、利益共享、經營共謀。
“形成一個新的模式不是嘴上說出來的。”黃暉說,這種模式沒有樣本參考,市重大項目辦花了一年的時間,搭建ktzhk項目體系。由於涉及各企業的利益成敗,中標的5家企業集中商務、法務各方資源,封閉一周進行洽談,各方在每一個細節、每一筆錢上細摳。
那段時間,市重大項目辦作為政府代表經常是通宵達旦,一談就是幾天幾夜。黃暉感慨,談判雖然難,但最終談出了一個場館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形成了一個長達30年的場館運營藍圖,政府以不到29%的財政投入撬動超過71%的社會資本投入場館建設。比如“冰絲帶”,未來30年的經營和為群眾性冰雪運動服務的目標被以法律文件形式確定下來。
北京賽區有22個冬奧會競賽和非競賽場館,分佈在朝陽、海淀、石景山、順義區。從2017年接手北京賽區場館建設任務,黃暉就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清晨給女兒做完早餐,就坐地鐵到場館檢查。黃暉說,每天不去現場看看進度,查一查安全事項、環保事項,心裡一整天都空落落的。
不到三年時間,北京冬奧會的場館建設已經進入全面完工的衝刺期,北京賽區為冬奧會服務的15塊冰場已經完成建設,正在靜候國際奧委會專家的認證。
“國家速滑館真美!”“請看北京冬奧村最新模樣。”“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鋼屋蓋合龍啦”……黃暉最喜歡曬冬奧場館,每次都像一名父親曬孩子成長一樣,喜悅滿滿、自豪滿滿。
2021-3-1 18:07
起梨花月
12月底北京冬奧這兩賽區競賽場館將具備辦賽條件
全力籌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是北京要著力抓好的“三件大事”之一。三年來,北京按照“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錯,一天也誤不起”的要求,克服重重困難,有序推進各項冬奧建設項目。到本月底,北京賽區和延慶賽區所有競賽場館將具備辦賽條件。“無名者剪影”採訪了一批冬奧建設者代表,他們有的常年奮戰在海拔2198米的小海陀山上,頂風冒雪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建設奇蹟;有的是“雙奧建設者”,為改造現有場館貢獻智慧;還有的踐行綠色辦奧理念,破解生態保護、環保製冰等一個個難題。正是千千萬萬的他們,創造出令人驚嘆的“冬奧速度”。
北京賽區4個新建場館7個改造場館,從夏奧到冬奧
關於冬奧會,黃暉經歷了無數的“第一次”。北京冬奧會將是奧運歷史上第一次全部使用綠色清潔電力的奧運會;第一次大規模使用當今世界最環保二氧化碳製冰技術的主辦城市;北京賽區競賽場館除國家速滑館、首鋼滑雪大跳台外,全部利用2008年奧運會的場館;所有競賽場館將全部擁有夏季、冬季項目場地自由轉換的“兩棲”能力……但面對“第一次”,黃暉已淡定許多。
黃暉是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城區場館處處長,一位典型的“雙奧建設者”,十幾年前他作為負責人參與了北京夏奧會奧林匹克中心區建設的全過程。2017年,他再次擔負起北京賽區4個新建場館,7個改造場館建設的組織協調重任。
參與北京2008年奧運會建設時,綠色施工、鋼結構、膜結構、無障礙設施這些國際上最先進的理念,黃暉和同事們都是第一次聽說,只能摸索著幹。
“那時候,有人不理解膜結構,看著設計理念還笑:'水立方'不就是一個塑料大棚嘛,這麼大的塑料棚被鳥啄破漏氣了該咋辦?”黃暉回憶,國家體育場“鳥巢”4.3萬噸的鋼結構如何拼裝,其實也讓團隊絞盡腦汁,最後動用了全國僅有的幾台進口設備才完成。而如今,通過建築數字信息BIM系統,國家速滑館“冰絲帶”上至8500噸的鋼結構,下到每一塊形狀各異的幕牆玻璃都可以數字化,在工廠進行精密生產,在現場精準拼裝,世界跨度最大的單層索網結構屋面僅用了8個月就完成了主體建設。
對於這些,黃暉很自豪,“精彩的奧運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次體育盛會,更會讓我們在理念上昇華、在技術上騰飛。”
可利用、可經營、可持續,是當今國際奧林匹克運動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北京冬奧會創新性地形成了一種場館建設ktzhk模式。過去的場館建設是政府投資,設計、建設、運營各管一段。而如今,在政府的協調下,國家速滑館採用了公開招標,投資、建設、運營、體育賽事企業組成聯合體參與競標的模式,嘗試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投資共擔、利益共享、經營共謀。
“形成一個新的模式不是嘴上說出來的。”黃暉說,這種模式沒有樣本參考,市重大項目辦花了一年的時間,搭建ktzhk項目體系。由於涉及各企業的利益成敗,中標的5家企業集中商務、法務各方資源,封閉一周進行洽談,各方在每一個細節、每一筆錢上細摳。
那段時間,市重大項目辦作為政府代表經常是通宵達旦,一談就是幾天幾夜。黃暉感慨,談判雖然難,但最終談出了一個場館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形成了一個長達30年的場館運營藍圖,政府以不到29%的財政投入撬動超過71%的社會資本投入場館建設。比如“冰絲帶”,未來30年的經營和為群眾性冰雪運動服務的目標被以法律文件形式確定下來。
北京賽區有22個冬奧會競賽和非競賽場館,分佈在朝陽、海淀、石景山、順義區。從2017年接手北京賽區場館建設任務,黃暉就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清晨給女兒做完早餐,就坐地鐵到場館檢查。黃暉說,每天不去現場看看進度,查一查安全事項、環保事項,心裡一整天都空落落的。
不到三年時間,北京冬奧會的場館建設已經進入全面完工的衝刺期,北京賽區為冬奧會服務的15塊冰場已經完成建設,正在靜候國際奧委會專家的認證。
“國家速滑館真美!”“請看北京冬奧村最新模樣。”“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鋼屋蓋合龍啦”……黃暉最喜歡曬冬奧場館,每次都像一名父親曬孩子成長一樣,喜悅滿滿、自豪滿滿。